近日
位于东风东路与建设六马路交界处的
广州市正骨医院新院区项目
作为越秀区推动老城区
风貌保护与功能提升的重点工程
已取得规划许可
进入全面建设阶段
项目效果图。
该项目聚焦城市更新中存量医疗卫生用地这一重点,在空间设计方案和更新规划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,为“老城市新活力”再添动力。
广州市正骨医院新院区
广州市正骨医院新院区定位为大湾区中医骨伤科三甲专科医院,涵盖大湾区正骨医教研中心和正骨保健中心,拟设床位400床。
选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城市主干道东风东路和建设六马路交界处,包含一栋新建高层建筑和一栋华英医院旧址历史建筑,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2970㎡,总建筑面积约80940㎡。
古建新用 重焕风貌
基地内部保留的华英医院是一栋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建筑,属于广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。设计循迹历史,以绣花功夫传承岭南底蕴。
历史建筑拟改造效果图。
通过“清-修-保-复-改”的策略,根据历史资料理清建筑原貌,修复主体结构,保护建筑核心要素,复原历史风貌,完善使用功能,活化利用空间,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、绽放新光彩。
历史建筑拟改造效果图。
岭南气韵 新旧相融
项目新旧共生、中西结合
建筑形象兼具现代风格
和传统岭南神韵
👇👇👇
裙楼采用具有传统韵味的拱形骑楼街,从历史建筑华英医院的立面提炼出具有岭南特色的“拱”元素,采用现代演绎的方式延续到新建筑裙楼之中,形成遮阳避雨的立体步行空间体系。
建筑塔楼则采取经典简洁的“方窗”造型,打磨高层建筑的韵律感,与周边的城市风貌相呼应。
新建楼效果图。
在新旧建筑交界处置入两层高的遮阳雨篷,营造岭南特色开敞檐下空间。场地西南角为东风路和建设六马路的交汇点,雨篷既是面向人流交汇点的视线通廊,作为人行主入口把病患人流引入场地内部,又能提供一个连接新旧、风雨无阻的医患友好公共空间。
岭南开敞檐下空间打破了院区的边界,打造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城市客厅,将大大提升街区活力。
项目中岭南特色开敞檐下空间效果图。
一体开发 集约利用
院区地下空间设计展现出高度的前瞻性与人性化关怀:
尽可能多地进行停车配建,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;
通过 “地面+地下双港湾”的规划策略,大大缓解高密度院区的地面交通压力,并能让患者风雨无阻地在负一层落客进入医院;
同时,将装卸车位移至地下室,洁净流线和污物流线在不同楼层独立卸货,避免了后勤作业对地上功能区的干扰。
项目流线图。
本项目的一大亮点在于“地铁站点+医疗建筑”一体化开发:
🌟交通上,来自地铁站的到访人流可通过地下站厅或首层骑楼直接进入医院,实现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;
🌟城市空间上,将地铁口、风亭和冷却塔等地铁附属设施与新建建筑有机融合,兼顾功能与美观,对城市风貌作出积极贡献;
🌟建筑结构上,采用与地铁融合共建的模式,上下结构充分衔接,整体集约经济、工期有效缩短。
医院与地铁地上地下一体化示意图。
一起期待广州市正骨医院
新院区项目的建成
来源: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股票配资真平台
顺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